擦身、翻身、按摩、喂饭、向护士汇报老人夜间情况……每个清晨,浙江省杭州市长庆潮鸣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护理员厉永珍,都会熟练地为她照顾的两位老人完成这一套流程。“等我老到走不动需要人照顾时,估计真没人愿意干这个活了。”53岁、已做了5年养老护理员的她时常这样念叨。
据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统计,我国目前有2.49亿老年人、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有30万名,反差极大的三个数字揭示了养老护理人员目前的巨大缺口。而除了数量少,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能力有限、流动性大等也成为困扰这个行业发展的难题。
缺口巨大的养老护理员为何存在如此引才困境?多位养老行业从业者和行业专家表示,三大“无形门槛”成为护理员入行的“拦路虎”。
——高强度劳动与低水准薪资
面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护理员常常需要身兼多职——保姆、护士、陪护员、按摩师、心理辅导师等,从吃喝拉撒基本生存需求到吸痰导尿、精神疏导等辅助医疗服务都要掌握。
“我们做的大多是脏活苦活,有些老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半夜经常哭闹叫喊,我们就整夜无法睡觉。”厉永珍说。
谈到薪资待遇,厉永珍说劳务费是按天计算,170元一天,“看起来不算低了,但只有我们这些农村来的阿姨愿意做。”
——职业前景不明,成长空间小
不少离开养老服务行业的年轻从业者表示,“钱景”和前景都不明确坚定了他们离开的决心。对年轻人来说,在这个行业未来他们要走怎样的职业道路,比如能够取得怎样的资质,或获得多高的社会地位和报酬都看不清楚。
贵阳市一家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的机构负责人黄定兰介绍,养老行业及其相关专业都比较新,社会对职业和行业的认可度不高,行业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才的流失。
——技能要求之外,耐心、责任心等职业素养门槛更高
近年来,养老机构护理服务人员虐待老人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反映出少数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素养较低、法制意识淡薄。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工作系教师龚妮表示,学历要求虽然可以降低,但从业者的职业素养门槛其实并没有下降。
从各地方为缓解护理人员短缺所采取的措施可以得出,针对工资低的状况,政府通过补助的方式,来提高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另一方面,针对养老护理人员技能不足的问题,在学院开设了相关专业,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
当然,当前智慧养老发展迅速,我们还可以借助智慧养老来减轻护理人员短缺带来的压力。
针对目前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养老机构必须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向智能化、专业化养老思路转变。作为科技新推出了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养老机构提供资源优化的“智慧养老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通过智能照护设备为入口,详细记录每个老人、床位、健康等信息,并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集成式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员工作量。
针对养老机构最大的问题——夜间看护,通过对每个床位配备爱牵挂夜间风险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老人的睡眠情况,包括心率、呼吸、睡眠质量等。还可以选择标准与个性化两种监护设置,可对老人进行分组设置管理,也可根据老人个体情况的不同进行精细化监护设置,输入心率/呼吸/离床报警阈值,出现健康、状态异常时,及时报警,最大限度减少夜间照护风险,大幅减少夜间看护人员,真正实现一台电脑管理全院睡眠。
智慧养老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能够提升养老院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减少养老院需要护工数量,并且实现对老人高效的管理,而且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老人的安全,对老人出现的突发事件及时处理,防止老人走丢或出现意外。
缓解养老护理人员短缺的现状,应该从多个方面来促进,政府顶层设计提高补助和护理人员技能,养老机构加强护理人员归属感,养老服务提供商有效利用科技的发展通过智慧养老的手段也是一个有效途径。
来源:养老所依